• 2023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修复
    • 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研究

      2023(2):4-10.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04.001

      摘要 (227) HTML (0) PDF 9.20 M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栖类动物对栖息地高度敏感导致其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受到栖息地退化、破碎和丧失的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两栖类在城市中最主要的栖息地。针对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营造展开论述,综合国内外关于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动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归纳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特征,提出基于两栖类动物栖息地营建的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水系、植被、道路和桥涵等方面的设计方法与营建措施,以期为湿地公园中两栖类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公园鱼类栖息地营建 ——以芜湖市大阳垾湿地公园为例

      2023(2):11-18.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11.002

      摘要 (193) HTML (0) PDF 11.53 M (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整理湿地公园鱼类栖息地环境因子指标,确立鱼类与栖息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作为城市湿地公园鱼类栖息地营建过程中水域设计、植物设计、水质管养等方面的设计指导。研究发现,鱼类栖息地生境质量受水质(水温、溶解氧、pH值、含沙量)、水力学(水深、流速)、水文(流量)、地形、岸际条件、底质、河道内覆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子的影响显著。基于此,从水域设计(水深、底质、岸线、生态驳岸、生态岛、断面设计、微生境)、植物设计、水质管养等方面探讨栖息地构建策略,进而提出基于鱼类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公园滨水区域设计策略,最后以芜湖市大阳垾湿地公园为例,阐述具体的鱼类栖息地营建和管护措施。

    • 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日本的做法及启示

      2023(2):19-27.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19.003

      摘要 (74) HTML (0) PDF 13.95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是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环节,中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需采取更有力的治理措施,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系统剖析日本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治理措施,从法律工具、评价工具、规划工具三方面解读其治理工具,从政府力量、企业力量、公众力量三方面解析其参与力量,并以伊丹市为例,详析城市层面的具体做法。总结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在治理工具、参与力量方面的现状,并进行中日比较,指出国内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的5点启示与建议,即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考核比较机制、完善规划传导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制定、施行更加科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政策和措施,实现高效治理。

    • 山地校园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特征研究 ——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

      2023(2):28-34.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28.004

      摘要 (53) HTML (0) PDF 8.86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形是绿地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适应微地形的植物配置将改变绿地生境功能,并影响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探究山地环境下校园绿地中鸟类多样性与生境特征的关系,以重庆大学A区校园的鸟类为对象,分别选取5种校园生境类型,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校园鸟类调查。结果显示:(1)重庆大学A区校园内共发现鸟类24种,隶属5目18科23属,鸟类区系组成呈现明显东洋界特征,留鸟是校园内鸟类组成的主体;(2)5种生境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滨水绿地(3.126)>坡地乔灌林(2.742)>道路绿地(2.556)>疏林草地(2.386)>分台林地(1.940);(3)鸟类多样性受到植被丰富度、植被垂直结构、空间形态及空间层次复杂程度、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据此,提出关于校园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校园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 生态修复导向下的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2023(2):35-42.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35.005

      摘要 (21) HTML (0) PDF 9.68 M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为许多物种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然而世界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及退化威胁,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迫在眉睫。对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进行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识别生境类型。利用景观指数来描述和分析不同生境和植被组合的特征和质量,以不同共位群鸟类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数量、种类、首选生境等。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生境类型的消失、植物种类的同质化以及水资源的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由此提出根据鸟类的偏好构建和恢复栖息地类型和斑块,重建和疏浚水系统,根据MIKE 21的模拟结果来确定四季的补水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法和过程可为不同地区的湿地修复实践提供借鉴。

    • 乡村鹭鸟栖息地设计策略探析 ——以湖南省宁乡市箭楼村为例

      2023(2):43-50.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43.006

      摘要 (17) HTML (0) PDF 9.30 M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具有广阔的地理空间、多样的生境类型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鹭鸟栖息的重要场所。鹭鸟是常见的涉禽,其栖息情况能够反映出生态环境的优劣。湖南省宁乡市箭楼村具有山地、树林、漫滩、溪流、农田等多类生境,鹭鸟资源丰富。基于鹭鸟在觅食环境、营巢区域、惊飞情况等方面的习性,总结出水环境、植物、干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箭楼村为例,提出设计策略:漫滩区域中,营造缓流浅滩、打造鸟岛生境、丰富基底地形与材质、近自然改造驳岸形态、分层布局斑块式植物组团等;农田周边区域中,维持农田基础、拓宽加固河岸、调整河床底质、净化水体、梳理植被、阻隔视线等;树林区域中,连通小片树林、阻隔人类活动、丰富人工林群落、补充针对性树种等,为乡村区域的鹭鸟保护性设计提供思路。

    • 基于红外相机的校园绿地集水池生物多样性提升效果研究

      2023(2):51-59.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51.007

      摘要 (21) HTML (0) PDF 13.62 M (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校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岛屿,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集水池是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对生物多样性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并可能受植被和水体等因素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为研究地,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不同层次植被和水体条件下设置模拟集水池,探究校园绿地的集水池对鸟类、小型兽类多样性的提升效果。在2022年7-9月间共获得有效照片1 398张,记录到鸟类20种,小型兽类6种。研究发现,在不同层次植被和水体条件下,集水池附近的鸟类物种β多样性的嵌套组分比例高于空间周转组分。植被层次和水体距离对集水池的鸟类物种丰富度贡献显著,对兽类丰富度贡献不显著。在靠近水体(距离<30 m)时,鸟类丰富度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增加,在远离水体(距离>30 m)时,乔木+草本植被的鸟类丰富度显著高于单草本层和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被。小型兽类丰富度受植被层次和水体距离的作用不明显。在优势种多度的影响方面,植被层次对集水池附近的乌鸫多度贡献显著(P<0.05),水体距离作用不明显。植被层次越简单,集水池附近乌鸫的多度越高。在远离水体时,集水池附近流浪猫的多度随植被稀疏程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靠近水体时,作用不明显。基于此,建议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于远离水体处设置集水池,并控制单层草本植被在绿地中的比例,以期在完善雨水收集系统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 乡村景观资源规划背景下的湖南宁乡箭楼村生物多样性科普课程实践研究

      2023(2):60-67.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60.008

      摘要 (38) HTML (0) PDF 10.49 M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自然教育蓬勃发展。乡村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资源,是自然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场所。如何在保护好乡村景观资源的同时放大其自然价值,将其作为重要的科普场所促进乡村自然科普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湖南宁乡箭楼村生物多样性科普课程实践为例,梳理课程实践如何在空间格局、基础配套、线路设计、课程策划等不同角度影响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覆盖约500人次的课程活动实践,总结以生物多样性科普课程为引导,结合教育学和规划学思维开展规划的相关经验;归纳课程资源优先,激活乡村景观资源,整合区域路线并再融入课程实践的相关思路;提供乡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

    • >风景园林理论
    • 英国乡村景观规划政策与管理体制的经验及启示

      2023(2):69-75.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69.009

      摘要 (47) HTML (0) PDF 9.35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典范,英国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日趋成熟。借鉴其规划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优秀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景观保护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从时间维度系统阐述英国乡村景观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的演变与特征,总结其在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特色做法与优秀经验。结合中国乡村景观规划政策的发展历程与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即发挥景观规划体系作用以保护乡村景观特色、健全乡村景观法律法规及其监管评价机制、完善自下而上的管理体制并鼓励公众参与。

    •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国内研究进展

      2023(2):76-82.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76.010

      摘要 (25) HTML (0) PDF 10.36 M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现阶段国内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面临的对生态过程及其机理探讨相对薄弱的问题,通过对2011-2021年CNKI数据库中1 890篇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研究规模、趋势、热点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集中开始于2019年,涉及学科广泛,具有较强的政策跟随属性,呈现生态管理向生态治理转变的趋势。(2)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三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生态修复等方面。(3)研究存在对隐性生态要素缺乏关注、对生态治理问题缺乏剖析、研究技术方法缺少创新、民众参与模式缺失等问题。后续研究应从“格局—过程—尺度”,生态学技术与模型,民众共建、共治、共享等角度进行加强。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 数字足迹背景下的城市景点游客感知研究 ——以桂林主城区为例

      2023(2):83-93.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83.011

      摘要 (60) HTML (0) PDF 13.61 M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浪微博的签到数据和大众点评网站的相关评论文本为数据来源,利用GIS核密度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和高频次分析等方法对桂林主城区代表景点的游客感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析,游客的签到地图呈现“一核多点”式的分布特征,以象鼻山景区为核心,水系环境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游赏体系;(2)从景点的热度评分分析,说明在位置区域和交通便利相似的条件下,景点热度评分与景区特色、设施建设、与周围基础设施建设的关联程度等密切相关;(3)从活动类型分析,不同景点的受众人群和景观类型不同,从而景点的活动偏好也有所不同;(4)从景点的情绪来源统计分析,正面评价主要为景区的风景、地理位置、游玩项目等,负面评价主要为景区性价比低、景区管理落后、游玩项目乏味等。最后,对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加桂林景区可游赏性和提高景区知名度的引导策略。

    •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述评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3(2):94-100.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094.012

      摘要 (80) HTML (0) PDF 9.17 M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色文化遗产是国内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对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建设具有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处在探索阶段,未形成固定的学术流派、学术成果少、作者与机构合作交流少。(2)关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挖掘研究、保护方式研究、开发利用研究、教育传承研究4方面。(3)未来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可从促进学科交流,强化利用策略综合性;整合遗产资源,设立遗产专项保护规划;促进价值转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三方面进行。通过总结分析国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程与不足,提出未来重点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为后续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园林空间
    • 西安八仙宫景观意境营造研究

      2023(2):101-108.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101.013

      摘要 (118) HTML (0) PDF 8.82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八仙宫是西安市内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为全国道教21处重点宫观之一,其严谨规则的祭祀空间与灵活多变的附属空间,共同形成独树一帜的造园风格。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古籍与碑文查询等途径,梳理八仙宫的发展沿革,绘制该道观的平面图以及立体模型,并解析其空间序列。结果表明,其景观意境营造的手法为四神围宫,中和统一;人神共在,亦观亦居;无为之为,回味无穷;古树参天,万物有灵;古碑遗迹,碑刻林立,并归纳总结其景观意境营造的特点。通过对八仙宫景观意境营造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西北地区道观园林相关研究的缺失,同时还可对其他道观园林有所启示,突出其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花境研究综述

      2023(2):109-115.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109.014

      摘要 (205) HTML (0) PDF 8.83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境是一种模拟自然的花卉营造方式,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数量庞大且方向众多,难以从整体把握花境研究的脉络。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获取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发文时间分布、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时间线、突变词显示等图谱,对国内花境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花境理论研究始于1981年,发文趋势变化以2002年和2010年为转折点,阶段性发展特征与花境行业实践相耦合;存在中心性较强的发文机构和作者,但尚未建立广泛且紧密的合作网络;花境研究聚焦于花境设计与应用、植物材料和园林应用评价这三个方向;研究前沿基本与研究热点相一致,主要研究趋势为花境设计与植物材料,并呈现多学科参与的趋势。

    • >应用研究
    • 城市绿地冷岛效应测度方法比较与验证

      2023(2):116-124.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116.015

      摘要 (123) HTML (0) PDF 9.32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温距离与降温幅度是评价绿地冷岛效应的重要指标,其精度对分析绿地降温效益和影响绿地冷岛效应因素等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缺乏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精度对比研究。以2014年、2020年上海近郊区域29块大于1 hm2的绿地为样本,将各种方法计算的降温距离和降温幅度与绿地面积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的精准性。结果表明:斜率法计算的降温距离与绿地面积显著相关,差值法计算的降温幅度与绿地面积显著相关,因此斜率法和差值法能更精准计算绿地降温距离和降温幅度,更适用于冷岛效应评价指标的测度。研究探讨并对比多种降温距离、降温幅度的计算方法,对提升绿地冷岛效应评价的准确性、合理进行绿地布局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 上海临港新片区茉莉路绿化景观提升中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3(2):125-130.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125.016

      摘要 (81) HTML (0) PDF 8.66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条件的优劣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而目前绿化土壤改良工作存在两级分化的问题。以上海临港新片区茉莉路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针对土壤存在的强碱性(pH值均值高达8.76)、有机质含量低(均值仅7.55 g/kg)、物理性状差(土壤密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为1.53 Mg/m3和3.43%)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改良配方、筛选和控制改良材料质量、资源化利用绿化废弃物,指导土壤改良施工有序开展;结合地上地下排水系统和土壤天然海绵体功能有效地解决土壤积水问题,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地下环境。同时分析目前绿化土壤改良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土壤改良技术在景观提升中的生态作用,以期为相关的景观改造及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UGC数据的陕西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

      2023(2):131-140. DOI: 10.12193/j.laing.2023.02.0131.017

      摘要 (21) HTML (0) PDF 12.46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个维度分析各项使用后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与情感倾向,探究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机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绘制IPA分析图,直观地表现网络评价所提及的景区建设现状。结合网络数据研究结果,使用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线下调研,对比与补充网络点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此,综合分析景区现有不足及优势项目,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景点串联、加深教育建设、增添活动模式、完善设施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为黄帝陵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